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王新杰:拼“古代乐高”的颐和园“老木匠”_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直播五星体育频道
服务热线: 0769-85309665
产品中心

王新杰:拼“古代乐高”的颐和园“老木匠”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2024-06-10 18:25:08
产品描述

  颐和园家具文物修复团队的带头人。明清家具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艺术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复杂工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的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杰参与养护的家具文物和古建内檐数以千计。2016年至2022年,他带领团队一共完成了846件次家具木质文物的养护工作,为守护遗产作出了贡献。他传续工匠精神,培养了五名年轻的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第四代传承人。

  在颐和园的各个展厅中,瓷器、玉器雍容华丽,十分抢眼。相比之下,木质家具显得低调却又不失精致,它们造型古雅、雕工精巧、花纹细腻,在北方干燥的气候里,这些文物经匠人们经年累月的呵护,泛着柔和润泽的光亮,为游客生动展示着明清宫廷家具的艺术之美。

  王新杰就是这些匠人中的一位。明清家具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艺术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复杂工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杰从事这项工作已有33年。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离的使用器具,古典家具更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颐和园藏有明清宫廷家具近1500件,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不可多得的宝库。

  紫檀插牌式座屏底座、黑漆描金有束腰云龙纹大宝座、黄花梨大南官帽禅椅……在颐和园殿堂中陈设的明清宫廷家具纹饰精美、典雅大气,营造出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尽管已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这些家具仍然保存完好、光亮润泽。

  虽然处于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殿堂或者库房中,但受材质的影响,温湿度、光辐射、尘埃等都会对木质文物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北方,木质家具极易开裂变形,失去原有光泽。烫蜡作为保养木质家具的重要方法,在此就显得很重要。

  “北方烫蜡、南方抹油,就跟刷漆一样,让蜡油填充木头表面的纹理和气孔,封护木材管孔,形成一层薄膜加以保护,木质就会恢复光泽。”王新杰说得轻描淡写,但烫蜡其实十分繁琐,包括除尘、清洗、抹蜡、擦蜡、刷蜡、擀蜡、起蜡等近十道工序。

  他左手拿着鬃毛刷,右手拿着形似吹风机的热风枪。在热风的吹拂下,抹在家具表面的固态蜡块很快被烫化、熔成液体,他一边娴熟地用热风枪吹蜡油,一边用刷子将蜡液刷匀。要想把活儿干得漂亮,掌握好火候是关键。根据蜡块融化的速度,右手持着的热风枪要及时移动,且和蜡块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离得太近损坏木质家具。

  ▲8月14日,颐和园德和园,王新杰正在对古家具进行养护。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然而在20年前,王新杰和师傅们烫蜡时并没有热风枪可用。他们要端着七八斤重的耐火砖电炉子,在家具上方悬着移动,往往干不了一会儿胳膊就酸疼得抬不起来。“那会儿没有空调,夏天屋子里热得像蒸笼,我汗如雨下,衣服一会儿就湿透了,所以我们一般只穿件短裤。”王新杰说,因为屋里温度越高,蜡的流动性越好,所以大家在“热浪”里干活,没少遭罪。

  在家具的雕花和镂空部位,烫蜡工艺则更复杂,要先用野猪鬃的刷子将雕花中藏匿的灰尘和油污刷出来,此外雕花部位深浅不一,烫蜡既要到位,也不能伤及家具表面,因此极其考验功夫。完成这些别人很难做到的高难度操作,在王新杰看来是一种乐趣,“看到家具散发着油亮的光泽,我觉得特有成就感。”

  多年来,颐和园文物修复团队在家具养护中使用的蜂蜡烫蜡是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但是蜂蜡有个缺点——散发的香味招引蜜蜂,师傅们烫蜡时得费神驱赶,而且蜂蜡熔点低,有经验的人烫蜡形成的保护层薄厚合适,但新手烫蜡形成的保护层往往厚了一点儿,用手一摸,就会觉得木材表面粘手。几年前,王新杰想了个办法,将黄色蜂蜡和白色川蜡按比例合成,合成蜡的熔点提高了,也不再粘手。“这样即便室温稍高一点,蜡也不会流失,对家具的保护效果更好。”

  为了及时保养、修复受损家具,修复团队会不定期进殿检查文物。发现“问题”家具,他们会登记、拍照,再将家具运到修复工作室。除了木床、桌椅等公众常见的家具,工作室还摆放着隔扇、镜屏、炕柜等古典家具。在这里,一件件落着灰尘、结着蛛网、脱色返白、部件缺失的家具,一经养护焕然一新。

  瓷瓶等器物下方,往往会有一个精致的木质底座作支撑。王新杰曾修复过一个底座,底座下部的一圈底足已经散落,每个只有一二厘米长。就像拼“古代乐高”一样,经验比较丰富的王新杰根据底足和底座的形状,将每个底足挨个儿对好位置、粘上。“得仔细对别错了,对错一个位置,下一个就对不上了。”

  他表示,个别底座的部件已经散成不足一厘米的木渣,需要用镊子夹起来挨个尝试,以找到原来的位置并拼粘好,像拼图一样。由于见过的家具样式多、经验老道,王新杰在拼接之前,脑海中往往就已形成了家具的相貌,所以拼得又快又准。

  修复工作室中还有一个木质圆桌,由于放置时间久远,桌面上嵌入的铜丝已经变形翘起。铜丝复位需要小心翼翼,如果砸的力度过大,可能直接将2毫米的铜丝砸断,王新杰选择顺着铜丝原来的走向慢慢将其捋了进去,桌面随之又恢复了美观。

  一些颇有历史价值的家具文物,也经由王新杰的手实现焕然一新。颐和园益寿堂中展陈着当年代表与傅作义代表在景福阁开会时使用的谈判桌。这是一张晚清时期的柚木花卉纹五腿拼桌,使用了浮雕、镂雕等雕刻技法,采取了桌板拼合及五腿支撑的独特造型。它是亲历北平和平接管的历史见证物。此前这个桌子的一角开裂脱落了,在王新杰将原物粘回后,家具文物的历史原貌得以保留。

  ▲8月14日,颐和园德和园,王新杰正在检查、擦拭古家具。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由于胶黏剂的老化,家具也会出现嵌件松动、脱落、丢失等情况。如果一件家具缺失的部件没办法找到原物,修复团队还需要选取相同的木料制作部件进行补配。

  颐和园宜芸馆曾摆放着一个清紫檀卷草番莲纹嵌玉长条桌,条桌面板下的错落雕刻呈现出西洋建筑形式,镶嵌西番莲纹样的青玉,是清中期中西合璧家具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在重新展陈前,修复团队发现,条桌部分镶嵌配件缺失,包括西番莲纹样的木托嵌框和镶嵌青玉等都需要补配。

  看到原有嵌件,就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之繁琐,另外,紫檀木、青玉取材也相对困难。“由于这次修复为展陈修复,工期及资金紧张,我们依据真实的情况选用硅胶翻模工艺。”他说,硅胶制模操作工艺相对简单,对原文物损伤小,花纹翻制清晰度高,能够尽可能多地表现原文物的信息。

  开始制模前,王新杰给家具表明上进行除尘清洁,用隔离剂涂刷表面,干燥后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起到隔离硅胶和文物表面的作用,防止硅胶与文物表面发生黏连、难以揭下。经过清洁、测绘、补配、随色、复位加固、保养等修复养护步骤,焕然一新的条桌得以在颐和园博物馆“园说IV—这片山水这片园”展览中亮相。

  如今已近退休之年,王新杰依然每天6点多就早早打开工作室大门,做好准备工作后,翻一翻家具类的书籍,帮徒弟们打上一壶开水。

  “来得早是养成了习惯。”王新杰回忆说,33年前他加入颐和园文物保护团队,跟随师父学习硬木家具修复与保护。由于不想给大家留下“这孩子懒、不实诚”的印象,他每天坚持“早来多干”,只想着多和师父学点本领,刚上班时没有钥匙,他经常会在门口坐着等上半个小时。这份勤奋和敬业精神延续至今。

  ▲8月14日,颐和园德和园,王新杰在园区内对古建筑进行巡视。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勤快的小伙子很快引起了师父的注意。师父提点他,修复和保护家具文物不讲究“创意”,更不能随心所欲,要严格按照已经成型的保护规范来做,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安全,恢复文物的原貌。“他教授我方法之后就不再看管我,趁我不在时,他会悄悄跑来看,发现我完全按照他教的方法干活儿会特高兴,更愿意教我。”师父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有些老派,但他倾囊相授、培养人才的慷慨,让王新杰心存敬意。

  在他看来,文物养护者的工作“功在千秋”。“在养护古家具的时候,保持文物的原貌,保留它的历史痕迹,不过多地抹去它本身的历史。这样以后如果再有人拿这些文物去做研究,能够有证可查。”

  如今,作为颐和园家具文物修复团队的带头人,王新杰觉得自身是“勤能补拙”。“我不是特别聪明,只想认真干活。年轻的时候不干,老了就干不动了。”对于敬业、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他有自己质朴的理解。

  当年没有电锯,锯木料要用手锯,不仅费时费力,还要定期打磨锯条,王新杰粗壮有力的双手也曾因此而布满老茧。过去园中没有工人,搬运家具的力气活也要文物修复团队的成员来干。一些不能拆卸组装的家具重达几百斤,只能整个儿搬运,王新杰的腰和肩膀就这样落下了毛病。摘取殿堂内高处的匾额进行保养,则需要站在令人眩晕的单梯上,爬到六、七米的高处,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这些年,不论是仁寿殿内悬挂的匾额、玻璃吊灯,还是佛香阁内的巨幅佛像挂轴,都是由王新杰安全摘取和悬挂的。“现在回想起来挺苦挺累的,但当时甘之如饴。”

  如今,王新杰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像师父那样,把一身的技艺教给年轻人,让他们能保护好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文物。古时有徒弟向师父敬茶的礼仪,王新杰却没有这样的师父“架子”,他经常帮徒弟们打热水,让大家一到岗就有热水喝。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有点腼腆,不像自己年轻那会儿喜欢追着师父问。“所以我经常主动启发他们,多唠叨几句,和他们像朋友一样聊天。要多给机会让孩子们去实践,从中积累经验。”

  ▲8月14日,颐和园德和园,王新杰(左一)与两位徒弟一起巡视展厅里的古家具。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有大量清宫旧藏,发挥着文化传承与展示的作用。近年来,颐和园远赴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文化展示与交流。2011年,来自颐和园的100多件文物漂洋过海来到意大利,王新杰就是颐和园护送文物团队中的一员。出国负责重要文物布展,他有点兴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布展的第一个任务是确保文物的安全。到了现场,王新杰发现,当地博物馆提供的展示位置并不完美。“展品中有一个3米多高的红木屏风,由于展区位置比较低,如果按照以往从低到高竖直安装,就会碰到屋顶。”他想出了倾斜着安装、再将屏风立起扶正的方法。但这样的解决方法非常费力,需要有人一直扶着屏风,还需格外留神,因为稍有不慎,配件就会从上面掉下来。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王新杰将屏风正正地“塞”进了展区。

  在这期间,检查展台是否稳定、在器物底边粘贴橡皮泥用来固定、确保文物和游客的安全距离、和意大利博物馆反复沟通布展细节……王新杰心细如发,为文物设置了万无一失的安全环境。

  一些器物上有精美的提梁,展示时需将其竖直立起固定,以便参观者了解器物完整的模样。布展时,工作人员通常用透明的细鱼线,将提梁固定在器物上方。王新杰使用八字法系鱼线,这种办法能够使鱼线避开器物上漂亮的花纹,不影响文物的美观,同时结实坚固,能保持提梁的位置。系扣鱼线时,他的一双巧手将小小的扣藏在了器物的背面,以不着痕迹的手法让文物的形态显得更为自然。

  “包括家具在内的颐和园文物能在国际上展示,被更多人看到,我非常自豪。”王新杰说,这些家具大多是明清时期打造的,从中可以窥见明清皇室的生活场景,了解中国古代杰出的木器文化。它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准,是研究、学习明清家具的历史宝库。这些文物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比如家具上的福寿纹,展现出当时的执政者渴望健康长寿的心愿,它们是研究明清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王新杰希望,经他之手打磨的一件件家具文物可以更多地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物的大气之美和深邃文化。(原标题:北京文化守护人丨王新杰:颐和园里“老木匠”)(完)

上一篇: 【48812】魔道同人:江澄抱歉还给蓝曦臣点餐?

下一篇: 【48812】MSA 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