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ls00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贵州三线|贵州航空工业初建时期的那些事儿(二)_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直播五星体育频道
服务热线: 0769-85309665
直播五星体育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产实景

贵州三线|贵州航空工业初建时期的那些事儿(二)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2023-10-02 22:42:57

  011基地是从1964年底开始规划建设的,在大三线贵州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战略后方基地,是航空工业遵循专业化协作原则,以主、辅机配套和电器、附件专业化,以及辅助设施建设方案,建设起来的综合性大型国防工业科研生产基地。

  三线基地建设着眼于“在原子大战下炸不烂、打不垮”,强调贯彻“靠山、分散、隐蔽”和“分散是关键、隐蔽为中心”的原则,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小、分、专”为特点。根据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的指示,贵州地区按一套歼击机制造基地安排,其中原本为两家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厂愣是被拆分成8个工厂,再加上为数众多的辅机、专业化工厂,摊子自然涨大了许多。

  关于这一点,有人曾作过形象的比喻:论个儿头,一、二线的主机老厂个儿顶个儿都是圆卜隆冬的大西瓜。再看011基地,像是一袋土豆,别看土豆小,但倒出来叽里咕噜满地滚,占地儿一大片!

  基地副主任(副局长)张春阳是个说话极具感染力的人。他原在沈阳112厂任机械加工片区负责人(所谓片区相当于后来的分厂)奉调三线基地副主任兼飞机生产指挥部指挥长。他曾多次应邀到基地编史办来和我们聊过去的那些事。他说的更逗:部里年年召开企干会,三机部共有200多家单位,光011基地就有近50家,七八十位厂级以上干部(主机厂都是书记、厂长一道参会)聚拢来黑压压一片。老厂大厂级别高怎么了?咱这一堆里随便扒拉出几个也都是正团级呀!“啥也别扯,全是礼炮二十一响!”

  其实谁都听得出来,张局长那是在调侃,但011基地所属单位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1975年,011基地建设基本成形。到1985年,全基地共建成企、事业单位近50家,成为了航空工业最大的科研生产基地。

  其实,历史上011基地按设计任务书,先后开工建设了70个工程建设项目,但有些项目由于建设规划脱离实际;有的厂址选择不当,难以改善。使基地建设的“摊子”铺得过大,基建战线和建设周期拉得过长。最后,关、停、并、转了24个单位。那么,这些单位是何时上马,又是何时被关、停、并、转而不复存在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番。

  以下为011基地初建时期至1985年截止的内容。在此时限之后合并、裁撤的项目,包括三线调整改造调迁合并、政策破产注销的单位均不在此例。

  140厂即国营正阳机械厂,原为011基地飞机机械加工厂,是基地4个飞机主体工厂之一,厂址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城西水塘公社辖区。

  1965年8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以歼-7飞机为代表机型的各种机械加工零件为主。由沈阳112厂包建。

  140厂于1969年10月部分建成投产,1970年6月交付第一批产品,为基地第一架歼击机首飞上天做出了贡献。

  1969年12月,主抓空军装备的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与三机部军管会主任周洪波到黔考察011系统部分工厂,做出了对011系统飞机、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做调整的决定。1970年6月,三机部按调整方案将140厂并入了130厂。其厂址于后改建154厂。

  依山傍田的130厂部装厂房。自140厂整体并入后,使原本就是011基地第一大厂的130厂职工总数达到近7000人,雄踞全基地各厂之首。

  163厂即国营安阳机械厂(初始代号为103厂),原为011基地航空地面设备及随机工具厂。原拟独立建厂,1966年4月,三机部确定将该厂建成朝晖中级技术学校校属工厂。

  1967年1月,三机部又明确163厂工程上马,而学校部分待“”斗、批、改之后另行考虑。工厂主要承担飞机地面设备、随机工具与发动机随机工具、装配工具,飞机运输支架等。厂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县二铺区,由沈阳112厂包建。

  1967年初,沈阳112厂派出筹建人员会同三机部第四设计院编制了设计意见书,但未及实施。

  1967年10月,三机部决定163厂与黔江机电安装公司合建,厂址定点在贵阳市小河(原黔江机电安装公司地址),确定新代号为3127厂。合建后,一同承担两单位原定任务。合建扩建工程设计于1968年完成,1971年主体工程完工并陆续投产。

  180厂即国营枫阳机械厂(曾用302厂代号),原为011基地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厂,是基地4个航空发动机主体工厂之一,厂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县马场乡境内,地跨安顺、平坝两县。

  1965年8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以涡喷-7型航空发动机各种中小零组件为代表,包括加力圆缸、齿轮、喷嘴、附件机匣等。由沈阳410厂包建。

  180厂于1969年部分建成投产并交付第一批产品,为基地混装、混合试车第一台涡喷-7型发动机成功做出了贡献。

  180厂与140厂一样,是1969年底确定对011系统主机厂做调整的另一厂家。1970年6月,三机部根据调整方案将180厂喷嘴和加力圆缸生产线厂,工具、机动热表部分及政工、后勤系统并入183厂,其余部分并入460厂。其原厂址随即改建183厂,原“国营枫阳机械厂”厂名亦被183厂沿用。

  184厂即国营新风机械厂,原为011基地航空散热器厂。厂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长冲沟。

  1965年11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以飞机座舱附件气冷式空气散热器为代表。由河南新乡134厂包建。

  1968年4月,三机部决定184厂与154厂合并建设,合并后改为航空高空座舱设备及散热器厂,撤销184厂代号,定代号为154厂,厂名为国营永红机械厂。1970年6月,184厂与154厂共同迁往贵州省镇宁县,利用撤销建制的原140厂厂址改建。

  252厂即国营重光仪表厂,原为011基地航空陀螺仪表厂。厂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

  1971年11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以机载仪表设备为主,包括航向仪、陀螺感应罗盘、角速度信号器等。由陕西宝鸡212厂和甘肃兰州242厂联合包建。

  1973年2月,三机部发出通知,为缩短战线厂停建,人员仍回原包建单位,已建成的建筑交由371厂代管。

  335厂即国营开阳电机厂,原为011基地航空电源起动装置厂,1966年11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代表产品以同步交流油冷式发电机、交流应急发电机,以及配套的调节器为主,但项目方案未能实施。

  1970年7月,三机部决定重起建厂,翌年7月批准初步设计,产品方案改为:飞机直流电源起动装置和交流电源装置,并建立高空试验室。厂址位于贵州省修文县扎佐区,由陕西兴平115厂包建。

  1970年8月,工厂设计小组制订出335厂与355厂合建的设计的具体方案。由于两厂产品中的整流子、嵌线、浸渍及产品试验大致相同,故在建设中采取了彻底合建。1974年4月,三机部决定撤销335厂建制,产品和生产设施合并到355厂,原两厂产品轮番生产。

  371厂即国营松山仪表厂(原名:国营青山仪表厂),原为011基地航空机械膜盒仪表厂。厂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场乡境内。

  1970年12月,三机部决定建厂,翌年7月批准初步设计,其产品方案以航空仪表为代表,包括航空机械膜盒仪表,和电气膜盒仪表、氧气仪表、压力表、包端管、开伞器等。由山西太原221厂和安徽合肥351厂为主副包建单位。

  371厂于1971年8月动工兴建,到1979年底已基本建成并交付数种产品16000余件。工厂曾荣获三机部1978年度“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称号。

  1979年12月,三机部通知371厂项目缓建。1980年7月,三机部决定501厂由原位于贵州省大方县搬迁至已缓建的371厂厂址,撤销371厂代号,原371厂承担的产品任务及部分人员转至包建厂,其余人员、设备并入501厂。

  530厂即国营云水机械厂,原为011基地航空头盔代偿服厂。1971年12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以高空飞行救生设备为主,包括高空代偿服、抗荷服、防原子头盔、两用头盔、自动调压器、加压氧气面罩等。厂址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境内,利用原140厂机床大修站旧址建设。由湖北襄樊510厂包建。

  1973年2月,三机部通知,为缩短战线厂停建,部分人员返回原包建单位。同年11月,011基地决定利用其厂址组建011基地干部读书班。至1975年5月,原530厂剩余人员与011基地干部读书班合并,正式成立011基地干部读书班,后改称011基地干部学校。

  533厂即国营星火机械厂,原为011基地航空双能源起动机厂。1970年12月,三机部决定建厂,翌年7月批准初步设计,其产品方案以航空双能源涡轮起动机为代表。厂址位于贵州省修文县三元公社辖区,由江苏南京511厂支援建设。

  533厂于1971年7月动工兴建,到1974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630余万元。

  1975年1月,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决定533厂停建。其厂址于后改建011基地技工学校。

  3067厂即国营前进仪器厂(原名国营镇阳仪器厂,初始代号为382厂,1967年7月变更代号为3067厂),原为011基地航空测试设备厂,厂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幺铺区。

  1966年1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航空产品用机械、液压、冷气、电气试验设备,航空产品通用生产设备,航空通用电子、电气测试设备等,产品为贵州地区飞机、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和辅机、电气、专业化工厂及设计研究单位服务。由沈阳112厂包建。

  到1970年6月,工厂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基建工程,并试制了部分测试设备。

  1970年7月,011系统决定3067厂停建,大部分人员、设备及生产任务并入3127厂。其原厂址随即改建144厂,原3067厂剩余人员、设备一并划归144厂。

  3077厂即国营赤卫仪器厂(原名:国营红卫电子设备厂,初始代号为292厂,1967年7月更改代号为3077厂),原为011基地航空电子测试设备厂,厂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1966年11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激振、测振仪器设施,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控制仪器设施,飞机空测试验仪器设施,飞机复杂电路参数等测试设备,航空发动机生产、设计所需测试设备等,并建立贵州地区无线月,三机部发出通知:鉴于贵州3077厂与陕西汉中3137厂性质、特点相似,生产量较小,研制比重较大,而光、电专业又紧密关联,均为航空工业发展所必须。为加速三线厂厂址将两厂合并建设。合建后的第一厂名为汉中航空测试设备厂,第二厂名为国营永红机械厂,代号3137厂,撤销3077厂代号。新厂筹建工作由原贵州3077厂筹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1968年3月,3077厂全部迁往陕西汉中,其原厂址于后改建曾两易厂址的3097厂。

  3097厂建成的型材生产线厂即国营兴红机械厂(原名国营秦河模具厂,曾用652厂、622厂、292厂代号,1967年7月定代号为3087厂),原为011基地航空模具冲压件厂,厂址位于贵州省修文县扎佐区。

  1966年3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产品方案为:承担贵州地区9个航空电气工厂所需冷冲模及钻模制造任务。由陕西兴平115厂包建。

  3087厂于1970年初部分建成投产,当年超额完成飞机工装计划,为011基地第一架歼击机首飞上天做出了贡献。

  1970年7月,三机部下达166厂建设设计任务书,并确定166厂与3087厂结合建设,实行一元化领导,沿用3087厂代号。工厂除承担原模具冲压件任务外,增加试制手摇绞车、减摆器、液压绞车和恒速装置等产品。

  1977年12月,三机部批准两厂正式合并,撤销3087厂代号,改用166厂代号,第一厂名为贵州航空恒速装置厂,第二厂名仍为国营兴红机械厂。

  3094厂即国营青松机械厂,原为011基地歼击雷达和测距机厂,厂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高峰区。

  1970年12月,三机部决定建厂,翌年7月批准初步设计,其产品方案为645型小型歼击雷达、224型测距机及其产品所需关键专用元件。由四川成都161厂和四机部780厂为主副包建单位。

  3094厂于1971年9月动工兴建,到1973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780余万元。

  1973年12月,三机部与四机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三机部011基地3094厂自1974年1月1日起划归四机部建制。更改建制后,原协作关系不变,161厂已调到3094厂的人员原则上均不再调回,老厂拟调而尚未调去的人员,亦不再调往。原3094厂人员、设备于后全部迁往贵州省遵义地区,其厂址移交贵州省改建青松卷烟厂。

  1974年8月,3094厂正式划归四机部083基地。而后,工厂于1975年被撤销建制,人员由083基地妥为安置。

  3508厂即国营高峰机械厂,原为011基地航空机关炮制造厂,厂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高峰区。

  1970年7月,三机部决定建厂,翌年7月批准初步设计。其产品方案以HP-30- Ⅰ改型航空机关炮为代表。由五机部847厂支援建设。

  3508厂于1971年部分建成投产,到1973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

  1973年12月,三机部与五机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将三机部011基地3508厂自1974年1月1日起划归五机部建制。更改建制后,原定生产配套关系和新老厂包建、支援关系不变。

  3508厂划归五机部建制后变更代号为5087厂,其厂址不变,仍沿用国营高峰机械厂厂名。

  424库即011基地油库。1965年8月,三机部在《航空工业在贵州地区新建项目建设方案》中,拟于“三五计划”期间在贵州地区建设基地油库,并赋予了代号,其规模为:存储量20000立方米、16000吨。确定库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菜花洞,但该项目未能按计划投入建设。

  1967年10月,三机部决定建设460厂煤油库,并明确油库建成后为三机部设在贵州地区的油库,由460厂负责管理。1970年,011系统批准在460厂增建航空汽油和航空润滑油基地油库,向系统所属各工厂供油。

  至此,原拟独立建设的424油库成为了由460厂管理的单位,但作为三机部在贵州地区油库的性质不变。

  黔江机电安装公司,原为011基地机电安装公司。其前身是三机部机电安装公司(原属一机部建制,1960年划归三机部),地址在沈阳,下设沈阳、长春、北京3个工程处和1个加工厂。1965年2月,为加速三线建设,三机部决定将该公司全部迁往贵州,同年4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生产任务为:承担三机部贵州地区各厂的机电设施安装,并承制各厂所需的非标准设备制造。公司地址位于贵阳市小河,利用原贵州省公安厅劳改局砖瓦厂厂址扩建。1965年5月动工兴建,1966年8月基本建成,1967年上半年搬迁完毕。

  1967年10月,三机部决定黔江机电安装公司与163厂(航空地面设备及随机工具厂)合并建设,定代号为3127厂,第二厂名为国营黔江机械厂,厂址仍定在贵阳市南郊小河。合建后,承担两单位的原定任务,但保留原黔江机电安装公司安装队的建制,实行独立核算,至1970年1月卫东水电安装大队成立后划出。

  1970年7月,011系统决定3067厂(航空测试设备厂)停建,其大部分人员、设备及生产任务并入3127厂,3个单位合并后的扩建工程于1973年结束。

  1974年8月,三机部批准工厂竣工验收。至此,一个综合性、多品种、专业化的航空地面设备、随机工具及非标准设备制造厂基本建成。

  大方火力发电站即国营曙光动力站,原为011基地设在贵州省大方县一带为诸航空工厂提供电力的小型凝气式火力发电站。站址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六龙。

  1966年6月,三机部下达设计任务书,其总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燃料及冷却用水取自当地,采用二次循环方式。由贵州省电管局负责设计,四川省电力建设公司二处负责安装。

  大方火力发电站于1971年9月建成投产。到197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82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13万元。

  1974年7月,011基地决定大方火力发电站划归501厂领导。1981年2月,三机部发出通知:鉴于修文——金江高压输电线路业已通电,批准撤销国营曙光动力站,并明确将该电站移交地方使用。1981年9月,电站正式移交贵州省毕节地区,移交固定资产930万元,人员115名。其余174名干部、职工由011基地在所属单位安排调转。

  红风气体站(原名:安红气体站),原为011基地多种气体生产、供应站。站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县华严区。

  1968年8月,三机部决定建站,翌年2月批准建设方案。其产品方案为生产、供应贵州地区(遵义、修文、开阳等地除外)各航空工厂所需气体,月产氧气、氩气、氮气、氢气等气体8.3万余瓶。

  1969年1月,011办事处革委会决定将红风气体站并入3007厂(三机部在1968年决定建站的文件中曾明确:气体站是附属于某一工厂还是独立建站,由011系统决定)。此后,气体站作为3007厂的一个单位继续组织气体生产,保持供气关系不变。

  贵阳地区制材厂,原为011基地所属简易木材制材厂,厂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马场火车站附近。

  1965年8月,三机部行文批复建厂,其任务是承担三机部贵州地区各建筑设计企业基建用木材的进货、储备、加工和发放等。其干部及业务人员由株洲331厂调入,生产工人分别由沈阳410厂、112厂,哈尔滨122厂,西安113厂支援。

  贵阳地区制材厂于1966年4月建成投产。到1967年底,有职工200余人,木材日加工量80立方米。

  1968年7月,011办事处革委会决定将贵阳地区制材厂并入601库,在601库成立制材车间,继续组织生产原贵阳地区制材厂所承担的原定任务。

  东风汽车大队,原为011基地所属承担基本建设物资运输任务的企业,组建于1970年3月。1974年12月,011基地决定正式建队,并明确其为直属011基地领导自负盈亏的独立单位。队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马场区。

  东风汽车大队于1972年投入运营,至1979年底,有各种各样的车辆105台,年运输能力达10万吨,并具备相应的汽车修理能力。

  1980年9月,三机部发出通知,鉴于011基地大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基建运输任务量锐减,故决定撤销东风汽车大队。同年11月,011基地决定,东风汽车大队撤销后,保留一小型车队和修理力量以及资产和人员并入3008厂,多余的车辆(带司机)报三机部统一安排,其余人员由车队和011基地妥为安置。其队址于后改建黎阳机械公司职工教育中心。

  卫东机电安装工程处(原名:卫东水电安装大队),原为011基地所属承担贵州地区航空工业公司机(水)电安装施工任务的企业。处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幺铺区,初始地址确定在安顺市干河,利用原基建维修队队址建设,1970年9月因与302医院互换地址而迁往幺铺区。

  1970年1月,011系统军管会决定将黔江安装队与基建维修队合并,成立卫东水电安装大队,原三机部确定黔江安装队的编制人员及成都420厂支援的水电安装工人一并并入,之后改称卫东机电安装工程处。

  卫东机电安装工程处于1972年建成,到198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80余万元。

  1980年12月,三机部决定撤销卫东机电安装工程处建制,绝大部分人员调入3127厂,剩余人员由011基地安排在所属其他工厂,其全部房产移交011基地党校(即011基地干部学校)。其处址于后改建凌云机械公司职工教育中心。

  301医院原为011基地所属4所职工医院中顶级规模、医疗水平最高、设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职工医院。院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公园侧后方。

  1967年1月,011办事处下达设计任务书,明确301医院为三机部贵阳地区中心医院,承担011系统各单位送达重大或疑难病症患者的治疗,并直接为011办事处在贵阳和垮县临近地区12个单位1.1万名职工服务。设计规模为300张床位,日均200人次门诊部。

  1967年3月,贵州省革委会批准将花溪干休所(含平桥医院)和贵州省总工会所属花溪工人疗养院移交011办事处,同时从贵州省卫生厅和贵州省人民医院抽调部分医疗、行政人员支援医院建设。

  1967年3月15日,011办事处正式确定医院代号为301医院。该院于同年7月1日正式开院迎诊。同年9月,三机部从哈尔滨122厂职工医院抽调一批干部和医务人员支援301医院。

  1972年5月,011基地批准在301医院设立职业病防治科(1977年改称011基地职业病防治站),明确其作为全基地的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纳入301医院建制。1979年,011基地将301医院规模调整为250张床位。

  1980年12月,301医院全面建成竣工验收。到1982年底,医院拥有职工475人,开设了20余个诊治科室和医疗机构,以及10余个行政职能部门。1976年至1982年,医院共收治病患34.23万人次,累计完成投资380余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07万元。

  1980年,贵州省总工会拟恢复花溪工人疗养院,要求011基地将301医院院址归还。1982年9月和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航空工业部分别向国务院呈报诉求,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议定,301医院移交贵州省总工会。1983年1月至1985年1月,011基地与贵州省总工会签订多项移交议定书。根据协议,301医院全部房产移交贵州省总工会,补偿011基地245万元;301医院原有职工由贵州省总工会接收302人,保留011基地职业病防治站人员编制,其余人员及设备由011基地安排调配到所属其他医院。

  011基地干部学校(简称:011基地干校),原为011基地对所属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政治轮训和理论教育的学校。校址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城西。

  1973年11月,011基地决定利用停建的530厂厂址组建011基地干部读书班。1975年5月,原530厂部分人员并入,正式定名为011基地干部读书班。同年11月,贵州省国防工业政治部批准将011基地干部读书班更名为011基地“五七”干部学校。1980年8月,011基地将校名改为011基地党校,对外仍称011基地干部学校。同年12月,011基地卫东机电安装工程处被撤销建制,其全部房产划转学校管理。

  1983年7月,航空工业部决定成立贵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撤销011基地干部学校。通知明确,011基地干部学校撤销后,其全部房地产和供水、供电、照明系统等设备均由154厂接收,财产除个别调拨外,移交贵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人员除少部分由011基地分配外,其余人员均并入贵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

  东方红砖厂前身为毛栗山砖瓦厂,原隶属于贵州省劳改局中八劳改农场,011基地接管前已撤销。1970年2月,贵州省决定将其暂交由011系统组织生产,议定待011系统基本建设任务完成后,贵州省仍将产权收回。该厂是贵州省为解决011系统基建用砖而交由011系统生产、管理的企业。厂址位于贵州省清镇县毛栗山。

  011系统接管东方红砖厂后,采取临时抽调各厂学徒工400~500人并辅以民工组织生产,产品自产自用。到1971年底,有职工7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172万元,累计生产红砖4100万块,为011系统开展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做出了贡献。

  1972年10月,011系统军管会致函贵州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根据原协议,将东方红砖厂归还贵州省建委。原抽调人员返回各自原单位。

  在011基地初建时期,除了上述关、停、并、转单位外,还有一些拟建而未建的单位,虽然已经赋予了各自的名称、代号,并确定了建设地址,但这些项目最终未能上马。它们是:

  305厂(贵州航空热电装置厂)是三机部拟于“三五”计划时期在贵州地区投建的6个航空电器专业化工厂之一。1965年8月,三机部确定305厂的产品方案以生产航空热电装置为主,为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和教练机配套。确定厂址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冷水沟,由天津105厂包建。

  305厂项目最终未能投入建设。嗣后,三机部决定将305厂改在四川省雅安地区建设,即四川航空电器厂。

  贵州地区电子计算中心,即011基地所属电子计算中心。1966年11月,三机部第六研究院科技部建议在贵州地区建立一个小规模的电子计算中心,以承担140厂和130厂飞机设计室、460厂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及远景安排的导弹设计所的计算任务。随即,三机部下达了设计任务书,确定选用四机部已安排生产的DJS-121型计算机,建设地点由三机部第四设计院与011办事处研究确定,并纳入设计和建设规划。但该项目最终未能投入建设。

  航空工业贵州地区电子计算中心确定选用的晶体管式DJS-121型电子计算机,由四机部083基地于1966年12月研制

  305医院是011基地拟在贵州省大方县建立的地区职工医院。1967年3月,011办事处向三机部呈报《关于审批医院设置规划的报告》中称,拟在贵州地区建立5所职工医院,即:301医院、302医院、303医院、304医院、305医院。其中305医院建设规模为:150张床位,200人次门诊部。确定院址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理化区羊场坝501厂附近,为区域内6个单位约6000名职工,以及职工家属服务。但305医院最终未能按规划实施建设。

  以后,011基地采取加强501厂门诊部,增设病床,以缓解该地区各厂职工及其家属就医难的状况。

  朝晖中级技术学校是三机部拟在贵州地区创办的两所航空工业半工半读技术学校之一。

  1964年10月,三机部函请贵州省支援中学改办航空工业半工半读技术学校,随后部派专人与贵州省教育厅具体协商,贵州省同意将贵阳市第22中学和遵义市第3中学支援三机部。1965年2月,三机部函告贵州省委、贵州省人委,三机部接办贵阳22中后,决定将其更名为朝晖中级技术学校。近期规模为学生800人,远景规划1200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先设置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同年5月,三机部下达1965年度各类分省招生计划,确定该校在贵州省招收初中毕业生150名。但上述建校方案没能实施。

  1966年4月,三机部正式下达建校设计任务书,学校性质为既为航空工业培养人才,又承担贵州地区航空产品配套任务的部属新型半工半读学校。明确原拟独立建设的163厂划归学校为校属工厂。设计规模为学生1000人,设置航空机械、工具制造、航空电气设备等专业,学制4年。校属工厂继续执行原定生产任务。学校部分由南京航空工业学校包建;该校工厂部分由沈阳112厂为主包建,沈阳410厂协助。

  朝晖中级技术学校校址确定在贵州省安顺县境内。1967年1月,三机部下达调整163厂设计任务书,确定163厂工程重新上马,而朝晖中级技术学校待“”斗、批、改之后另行考虑。此后,由于“”运动的不断深入,朝晖中级技术学校始终未能投入建设。

  长征中级技术学校是三机部拟在贵州地区创办的另外一所航空工业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原为贵州省支援三机部的贵州省遵义市第3中学。

  1965年2月,三机部函告贵州省委、贵州省人委,三机部接办遵义3中后,决定将其更名为长征中级技术学校,其性质为航空工业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规模为学生400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先设置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同年5月,三机部下达1965年度各类分省招生计划,确定该校在贵州省招收初中毕业生100名。但上述建校方案最终未能实施。

  为进一步完善贵州地区产品配套的完整性,三机部在“四五”规划中,拟于1971年至1972年在贵州地区再建8~10个辅机配套工厂。1970年11月,011系统军管会上报《关于新建10个辅机工厂厂址定点的报告》,这其中除上述已投建而后又撤并、改建,迁建的252厂、371厂、530厂、533厂、3094厂外,还包括:

  341厂(贵州航空氧气仪表厂),确定厂址位于贵州省修文县三元公社郭家槽子;

  3578厂(贵州航空瞄准具及照相枪厂),确定厂址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高峰公社九甲。

  不得不说,这些补建配套项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是拉长了基本建设战线,分散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工厂还没动工就宣告下马;有的因产品尚处于研制阶段,缺乏建厂依据,不得不半途而废;有的原本就是长线产品,又匆忙在三线布置新点,以致最终改做他用;还有的则属于重复建设项目,记得赵本山在小品《下蛋公鸡》中有句台词:“不是它的活儿,它要干!”有些本来就是四机部、五机部的规划产品,夺人饭碗另搞一套。此类项目虽然已投建,但由于资金不足和产品未定型或没有产品等问题,而被迫停建或改隶。

  除本文提及的拟建而未上马项目外,那些先后被关、停、并、转的单位,它们曾经都是011基地的成员单位,有些为基地的建设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它们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遗忘。我们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