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69-85309665
产品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模具氮气弹簧

“效率革命”进行时硬核通威的大成若虚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2024-07-20 06:19:49
产品描述

  增速放缓原因市场早有定论,随着产能释放,硅料价格进入阶段性下行周期,供需错配下的“拥硅为王”告一段落。不过,正是凭借成本优势和垂直一体化布局,通威股份的业绩,相比其他单纯聚焦于硅料的公司来说,依然坚挺。

  随着常规BSF电池的转换效率逐步逼近20%的效率天花板,传统的工艺改良已经没办法满足日益提升的效率需求。

  2015年,PER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BSF电池技术瓶颈,凭借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与当时电池生产线高度兼容,国内头部公司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产能首次达到世界首位,次年正式开启产业化量产。

  也正是在PERC电池技术变革节点,通威股份启动了对于集团光伏资产的收购计划,两年期间分别通过两次定向增发收购资产+配套融资,将四川永祥(多晶硅)、通威新能源(光伏电站)以及合肥通威(电池片)收入麾下,完成了在光伏领域的业务拓展。

  凭借技术端的优势,通威股份当时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已经分别达到18.3%和20.15%,遥遥领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发布的第三批光伏领跑者效率指标,多晶组件和单晶组件17%和17.8%。且那时的通威股份,已然明白技术的重要性,紧跟技术趋势掌握PERC核心生产的基本工艺并积极进行产能布局。成都双流一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通过采用PERC技术,单晶效率提升0.8-1个百分点,高效化的产品极大程度提高了公司议价能力。

  2017年,PERC电池进入爆发期,市占率由2016年的10.0%攀升至2021年的91.2%,成为国内最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

  伴随PERC高效晶硅电池产能的接连落地,通威股份电池业务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起电池出货量成功跃升至行业首位,并立足于在PERC电池的技术、质量、成本等优势,持续扩大产能规模,连续6年成为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能顶级规模,出货量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N型技术具有少子寿命更高、光致衰减效应小、弱光响应好等众多优势,理论效率极限较PERC更高。2021年,N型电池技术被频繁提及,但更多还停留在实验室效率层面。2022年,N型电池技术走出实验室,开启量产元年,全球N型产品总产量超过10GW。

  作为最有望成为下一代技术统领者的N型电池技术,最重要的包含TOPCon、HJT、XBC,尤其是TOPCon和HJT,已进入实战对垒阶段。它们相比P型电池的量产效率有明显提升,TOPCon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8.7%,异质结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8.5%。且二者供应链也相对成熟,降本路线清晰,更容易实现产业化,但孰优孰劣,市场声音莫衷一是。

  从当前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看,因工艺与P型时代主流的PERC技术一脉相承,TOPCon技术已顺理成章、呈现短期高确定性。

  而以HJT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性能上具有众多优势,虽产线、工艺与PERC时代互不相通,但未来潜力会更大。

  在技术的分岔路上,各个企业做出了不同选择。晶科能源专注TOPCon,华晟新能源全面发力HJT,爱旭股份ALL IN ABC。

  作为行业龙头,通威股份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在各类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上都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多条腿走路”,也使得公司在未来的技术选型上更有底气,风险更加可控。

  秉承“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技术思路,通威股份对光伏技术的研发一直在打提前量:

  在P型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年代,通威就开始了对N型电池的研究与布局。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准确预见到“双面N型PERT电池和异质结(HJT)电池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019年,通威在年报中披露,“PERC+、TOPCon、HJT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研发技术上先后取得一定进展。”

  在TOPCon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开始量产前,通威就有1GW TOPCon中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论证LPCVD、PECVD、PEALD等不同技术细分路线。由此可见,公司对不同的细分路线都有深刻理解。最终,公司选择了降本提效潜力更大的PECVD Poly技术。

  作为行业内率先实现TOPCon PECVD Poly 技术规模化量产的电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目前,通威眉山9GW TNC产能已全面达产达标,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在未叠加SE技术的情况下,就达到25.7%。后续在SE等技术加持下,转换效率仍有至少0.2%的提升空间。

  随着彭山16GW项目顺利下线,通威股份目前TNC电池产能规模达到25GW。双流25GWTNC项目和眉山16GW TNC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TNC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66GW,跃升至行业前列。

  HJT方面,通威股份早在2018年便投入HJT研发技术,建成了我国首条GW级HJT生产线,并拥有行业内首条铜互连(THL)中试线 THC双玻组件功率,在2023年已先后四次创造异质结组件功率新纪录,最高达743.68W。能预见的是,通威自己创造的纪录,未来还是会由自己来打破。

  为进一步提升THC商品市场竞争力,通威股份也正加快开展铜互连技术攻关,目前已在设备、工艺和材料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正有序推进GW级铜互连试验工作。

  除TOPCon、HJT路线外,通威股份还在同步推进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方面的研发,均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对下一次技术迭代的储备。

  BC方面,隆基近日官宣未来看好BC。根据通威半年报显示,公司在BC技术路线的研发速度也处在行业前列,并同时布局P型BC和N型BC路线。其中,公司P 型 TBC 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5.18%,N 型 TBC 最高研发效率达到 26.11%。

  从电池技术发展规律来看,未来一个技术能否成为主流需满足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等前提,才会被市场接受,通威在多种电池新技术上的储备无疑是对未来做足了准备。

  随着技术弹簧的不断压缩,2023年光伏行业迎来销售势能的突破。近期部分国内招标项目,N型份额已由此前10%提升至近50%。欧洲市场基于对TOPCon产品性价比的高度认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所接组件订单中,TOPCon占比高达60%-80%。

  作为大力研发突破、技术积淀深厚、总实力强劲的“追光者”,通威股份凭借成本+规模+技术的多维度优势,仍将继续引领光伏市场,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重要力量。

  在价格方面,因下游电站对N型电池的需求优先级更高,高效N型电池的议价能力也更强。

  这也代表着,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主要进程中,能取得技术领头羊的电池企业,不但可以享受新产品带来的超额溢价红利,也将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成为产业变革中的充分受益者。叠加一体化经营模式,通威股份对于技术迭代所引发的产业环节配套调整也拥有更高的效率。

  从长期来看,光伏技术仍有很大进步和提效空间,远未停歇的技术变革将带来转换效率的一次又一次跨越。未来,光伏发电成本有望完全低于传统能源。这种经济上的竞争力,也将促进光伏发电实现更快的渗透和规模增长,进一步打开产业整体的成长空间。

  因此,光伏供需周期确实客观存在,但本质只是短期波动,技术变革是评判光伏企业成长性的核心标准之一,先进高效产能从来就没过剩一说。

上一篇: 【48812】KEYSTONE执行器89D00401XXN14N2M00

下一篇: 安全阀的分类、选型及安装